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如何继承与发扬?

2024-05-14

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如何继承与发扬?

每个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形成过程,他们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悠久的历史。在国家的形成过程当中,相对应随之而产生的也是属于他们的文化,像我们中国,就有着属于自己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在西方就有着属于他们自身的宗教文化,这些文化其实是有着一定的共通性的。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会继承发扬它们,在继承这一方面,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扬这一方面我们要做到努力的去宣传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
一、民族智慧的结晶人是进化而来的,从简单变得复杂,而文化也是从无到有逐渐衍生出来的,也是从单一变得丰富,从浅薄变到有深度。在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传统文化是一直被不断地丰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对文化的一种诠释方式,所以我们现在才能够有着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都是以爱国精神为核心,其他的一些勇敢,勤劳,团结的特点都代表了中华民族人民的美好品质。
二、学会继承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继承它,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继承的话,那么又谈何发扬呢?在继承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做到有选择的继承,继承传统文化当中优秀的部分,对于传统文化当中一些腐朽,落后的部分,我们是应该坚决的摒弃的,这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要坚持的一个原则。
三、学会发扬我们把传统文化有选择的继承了之后,把它发扬光大也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的。现在的信息科技手段已经非常的发达了,所以传播讯息的速度也非常的快,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比较先进的互联网来传达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它传达到世界各地,让西方的一些国家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只有大力的,不断的宣传我们的文化,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如何继承与发扬?

2.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3.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是佛教文化、儒学文化和道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三种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规范人们行为处事的方式,以及为人们的生存提供精神上面的支持。而且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含范围其实是特别广泛的,就比如说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文字、语言,哪怕是中华武术、传统音乐和戏曲等都是其所包含的范畴。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才有了现如今的辉煌,最早时候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传统文化的雏形,经过炎、黄二帝的发展到了夏朝真正的被确立下来,再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沉淀才有了现在绚丽多彩的文化。不过在现在很多学者的眼中《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因为最早的时候无论是道教还是儒学《周易》都是他们所信奉的经典,后来老子《道德经》的出现使得道教的思想更进一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流派。

再后来到了汉代的时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并且很快在中原就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与其他两派形成鼎力的状态。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对立”的状态,但是却丝毫阻挡不了“三教合一”的大趋势(当然并不是指各个教派之间的融合,而是文化思想之间的贯通),在宋朝的时候宋孝宗就提出了“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文化理念。

孔子创立儒学并且以“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学的核心思想,道教则讲究的是“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而佛教的核心思想则为“慈悲”,用《增一阿含经》中一句话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些听起来可能会有一些抽象,这些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就比如说古代文学一些作品、绘画、戏剧、雕塑都是受其影响而产生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4. 华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5. 学与教《展现华夏文化的魅力》课堂学习 答案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pǐn  tī  shā  shuāng  yù  jī  fù  xié  lín  mó 
 yíng  xiè  cí mèi

2.
3.互相获益而赢得更大发展。

晶莹明澈。

刚出生的小牛,现比喻行业中的高手。

变化很大,无法预知。

比喻大的纠纷。

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多指好的)。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1)B  (2) C  (3)C   (4) A

5、课文中类似的句子很多,任选三处即可

 

能力题

 

1.(1)“高贵”写出其尊贵,突出其地位。

(2)“充满激情”赋予建筑物以人的情感,拟人化。

(3)“内秀”突出其性格,表现香山饭店值得人欣赏,可见其与众不同的设计。

2.(1)“根”是生命之根,出生地,故乡。

(2)“根”是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3)“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3.(1)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2)说明了贝聿铭的设计出人意料,他的设计许多人不能接受。

(3)说明贝聿铭创造了建筑业的奇迹,他的设计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

(4)说明贝聿铭的设计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他的设计确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5)指“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4. 1.第一个“风水”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其中包含迷信因素。第二个“风水”指的是建筑要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不包含迷信因素。2.香山饭店和它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辅相成,光影美学的恰当运用,也使得香山饭店和它周围的水光山色融为一体。3.因为“一贯”是一向如此,从未改变的意思,它在句中突出强调了贝聿铭工作作风一向认真、细致,不独在设计香山饭店时如此,所以不能去掉。贝聿铭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表现为多次勘察地形,走访考察其他城市的建筑和园林,确定合适的设计方案

创新题

8.略

学与教《展现华夏文化的魅力》课堂学习 答案

6. 怎样认识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

说独特的价值体系,未免言过其实。我认为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现今的价值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家文化,中国历来世家大族讲究家传家教,凡是家族中出仕得的人在都可制定家训家规。其核心思想就是叫这些人才能够总结毕生的经验言传身教家族后代,令子子孙孙生息繁衍越来越繁盛和强大。而请教书先生只能言教,不是不想叫老师身教,而是老师很难做到甚至根本做不到。所以天地君亲师,老师是排在末位的。老师只能传到授业解惑。
这核心思想宗旨其实很好,今天教育的失败也充分证明了学校教育取代不了家教,可是人们今天几乎将家教尽废,几乎是以学校教育取代了家教。甚至是管生不管养,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家长。你比如说农民工撇家舍业,根本就不可能在教育子女上投入的太多的精力,很多工厂非正式工人根本就没有节假日剥夺了人教育子女的时间和天伦之乐,是我们的社会现实为创造了很多不近人情的职业,你不干行吗?好工作找不到,不好的不干,你吃啥喝啥?孩子学费怎么办········无视社会现实为高呼复兴传统文化,就是在唱高调,有个屁用?
至于历史上我们形成可了所谓的独特的价值体系根本就是扯淡。在不科学的时代,学术水平和认识理论甚至尚未开化,传统文化形成的体系中有着太多的谬误。比如说哪割肉养母,卖身葬父的二十四孝,不惜以葬送下一代幸福和未来的代价来尽孝的孝道。那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习俗,那阴阳风水墓地学说,那裹小脚,重男轻女的恶俗。罄竹难书。
不吸收今天的科学理论,不与时俱进,不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何谈复兴何谈何谈引领时代?

7. 传统文化的八大智慧的解释

1. 关于传统文化诗句解释 
        关于传统文化诗句解释   1.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   
 传统文化:古诗词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传统文化:节日类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4.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
 
 【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译文: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新年送走了旧年。人们正喝着屠苏酒,春风扑面而来。
 
 【北宋】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家家户户都贴上新桃符取下了旧桃符。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
    3.关于传统文化古诗词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诗有哪些   
 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诗如下:
 
 1、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宋·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5.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   
 1. 《卜算子》
 
 诗人: 马钰 朝代: 元代 体裁: 词
 
 我为中秋说。休赏中秋节。外景中秋不益人,内景中秋别。心到中秋歇。尘自中秋绝。金遇中秋结大丹,性似中秋月。
 
 2. 《中秋月》
 
 诗人: 徐有贞 朝代: 明代 体裁: 词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3. 《中秋李漕冰壶燕集》
 
 诗人: 戴复古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4. 《中秋月》
 
 诗人: 邵雍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一年一度中秋夜,十度中秋九度阴。求满直须当夜半,要明仍候到天心。无去照处情非浅,不睡观时意更深。徒爱古人诗句好,何堪千里共如今。
 
 5. 《中秋》
 
 诗人: 王柏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中秋天气似重阳,幸有庭前桂子香。书册根边无一事,任他风雨送凄凉。
 
 6. 《中秋》
 
 诗人: 陈藻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诗书读罢问耕牛,等得时来死便休。一带空村无润屋,聊因社肉作中秋。
 
 7. 《中秋》
 
 诗人: 龙辅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寂寂中秋夜,含情出玉闺。河长看雁远,月皎觉云低。
 
 8.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诗人: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去岁中秋政病余,爱他月色强支吾。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9. 《中秋无月》
 
 诗人: 程珌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当时斗暗犹闲事,无月中秋可若何。我欲梯云千万丈,取光还月谢羲娥。
 
 10. 《中秋月》
 
 诗人: 潘阆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待月中秋上古城,迥然光掩别宵明。野人望久翻惆怅,无奈浮云灭又生。
    6.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   
 1、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译文
 
 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2、至节即事
 
 元代: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译文
 
 到了冬至节,京城中的天色才刚刚拂晓,浓浓喜气已经弥漫京城了。人们互传名片道贺节日。大户人家的绣幕完全敞开着,都在冬至节的时候,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家家趁着冬至,从容地玩耍着。
 
 3、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4、元日
 
 唐代:司空图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译文
 
 如今年岁渐长,自己怀有满腔抱负却都未实现,空剩自怜。为了迎接新年一直忙碌不停,太阳落山后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5、采桑子·重阳
 
 现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7.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古诗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jiangling332 中国传统文化之古诗词鉴赏陈丽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给予他们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林语堂目录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走进诗词鉴赏诗词诗意栖居诗情生命第一讲走进诗词一、诗词的基本常识1、诗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按音律分(1)古体诗:包括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渊明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①律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②绝句每首四句对仗比律诗自由按“言”分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比较常见的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
 
 2、词一种韵文形式,由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称长短句。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传统文化的八大智慧的解释

8. 传统文化的十大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传统文化十句最具智慧的妙语。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十大智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四川大学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老子主张"不敢为天下先",又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意思是说要想统治人民,就必须首先为他们服务,但这种服务实际上并不是像《老子》所说的那样以下对上,而是故意作出姿态,在顺应百姓的要求中使百姓主动地归顺自己。其实,这就是《老子》最著名的取予之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到目前为止,道教中的信道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神求签者的心意。
          大道至简,淳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