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书院在哪里

2024-05-08

1. 应天书院在哪里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应天书院历史: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
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应天书院周边景点:
一、张巡祠
座落在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了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英雄张巡所建。这座大殿建于1990年,占地4.07万平方米,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00米,自南向北依次为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唐式建筑。
二、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又称为归德府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外圆内方、形如铜钱的古城,同时还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摞城三大特点。内城、城湖、城郭的三位一体格局,构成了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池。
三、八关斋
河南省商丘古城南门外的古宋河畔,有一处风景,这便是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真笔题记“八关斋”。八关斋全称《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八棱石幢,立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

应天书院在哪里

2. 应天书院在哪里

 应天书院在哪里?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应天书院历史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应天书院周边景点                                                                                                                                                                                                                                                                                                                                                                                                                             一、张巡祠                                                                                                                                                      
                                                                                                                                                                                                                                                                                                                                             座落在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了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英雄张巡所建。这座大殿建于1990年,占地4.07万平方米,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00米,自南向北依次为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唐式建筑。                                                                                                                                                      
                                                                                                                                                                                                                                                                                                                                             二、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又称为归德府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外圆内方、形如铜钱的古城,同时还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摞城三大特点。内城、城湖、城郭的三位一体格局,构成了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池。                                                                                                                                                      
                                                                                                                                                                                                                                                                                                                                             三、八关斋                                                                                                                                                      
                                                                                                                                                                                                                                                                                                                                             河南省商丘古城南门外的古宋河畔,有一处风景,这便是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真笔题记“八关斋”。八关斋全称《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八棱石幢,立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                                                                                                                                                      

3. 四大之首应天书院建筑纹样名字

你好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摘要】
四大之首应天书院建筑纹样名字【提问】
你好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回答】
不是介绍应天书院,是它建筑上的纹样有哪些[左捂脸]【提问】
【回答】
你好青石梅花窗采用了,云纹鹿,雀等【回答】
你好有云纹,兽纹,鸟纹【回答】

四大之首应天书院建筑纹样名字

4. 应天府书院的历史地位

应天府书院伴随了北宋168年的政治生涯,对于北宋的政权巩固、人才培养和教育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千年来的中华教育史上,其地位没有能取而代之的。 宋史有“州郡置学始此”之载,“天下庠序(注: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视此而兴”。有宋一代先后出资予以扶持,仁宗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应天知府李及上言:“本府书院,甚有学徒,自建都(指改名南京)以来,文物尤盛,欲望量于发解进士元额之外,乞添解三人。”明正言顺地向上级伸手要待遇。 宋仁宗景二年(公元1035年),官府又拨给学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朝廷又准许应天书院“置讲授官一员”。这种由中央政府在人力、财力上的支持,是一般地方书院所不能得到的。 到了元代,大书法家赵孟瞓更是在《义学记》中道:“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 至明清时期,应天书院精神在商丘地区影响依然很大,屡毁屡建。 在书院影响下,商丘人才辈出:如张方平、王尧臣、宋勋(与海瑞齐名)、沈鲤、侯执蒲、侯恪、侯恂、宋权、吕坤、杨东明、宋荦、汤斌、侯方域等一大批在中国历史有影响的人物出现在这里。以至于明代有“文武百官半江西,小小商丘四尚书”之美称。清乾隆三十六年商丘中进士人数达170多人,占河南省当年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孙中山先生为戚翌家祠的撰联赞扬戚同文,一方面表明中山先生对中原传统文化熟知并深受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山先生敬仰应天府书院的精深文化和其对华夏教育事业的贡献,并矢志将其光大。 至近代,西南联大(今云南师范大学)也有碑文:“书院之制,…两宋为盛,应天、嵩阳、岳麓、白鹿遗迹至今犹令人想见当时风流。应天一院,尤为特别。盖应天之建,仰给贤者曹诚所捐,此华夏百姓捐助大学可考之始。”可见应天府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 北宋应天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历来不容轻视。无论《中国书院辞典》、《中国古代书院》、乃至《四库全书》等国家典集及史书记载,都名列前茅。 应天府书院起源之早,规模之大,持续之久,人才之多,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所以,《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 应天府书院的完善修建,不仅丰富了商丘古文化旅游区古文化建筑观光游和学术学习游的内涵,还增强了古城旅游区对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专家和文化学者的吸引力,对于提升商丘古文化旅游区的品位有重大意义。

5. 应天书院是在哪个城市

 应天书院是在哪个城市?                                                                                                                                                                                                                                                                                                                                                                                                                             应天书院位于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应天书院历史地位                                                                                                                                                                                                                                                                                                                                                                                                                             应天府书院伴随了北宋168年的政治生涯,对于北宋的政权巩固、人才培养和教育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千年来的中华教育史上,其地位没有能取而代之的。                                                                                                                                                      
                                                                                                                                                                                                                                                                                                                                             宋史有“州郡置学始此”之载,“天下庠序,视此而兴”。在书院影响下,商丘人才辈出:如张方平、王尧臣、宋勋、沈鲤、侯执蒲、侯恪、侯恂、宋权、吕坤、杨东明、宋荦、汤斌、侯方域等一大批在中国历史有影响的人物出现在这里。以至于明代有“文武百官半江西,小小商丘四尚书”之美称。清乾隆三十六年商丘中进士人数达170多人,占河南省当年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应天书院创办背景                                                                                                                                                                                                                                                                                                                                                                                                                             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                                                                                                                                                      
                                                                                                                                                                                                                                                                                                                                             宋朝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都得到朝廷赐书、赐匾额、赐学田和奖励办学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                                                                                                                                                      
                                                                                                                                                                                                                                                                                                                                                                                                                                                                                                   
                                                                                                                                                                            

应天书院是在哪个城市

6. 应天书院是谁创办的

 应天书院是谁创办的?                                                                                                                                                                                                                                                                                                                                                                                                                             应天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                                                                                                                                                                                                                                                                   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                                                                                                                                                                                                   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                                                                                                                                                      
                                                                                                                           应天书院历史变迁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载:“天下庠序,视此而兴”。《九朝编年备要》载:“宋兴,天下州府有学始此”。 元代赵孟瞓《义学记》载:“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                                                                                                                                                      
                                                                                                                           应天书院课程设置                                                                                                                                                                                                                                                                                                                                                                                                                             学院的基本课程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强调“夫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劝学之要,莫尚宗经。”学生会按照不同专长而入读各项分科,课程主张学以致用,提倡实地考察,即所谓“明体达用”。范仲淹说:“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在经济之才的总要求下,还要培养专业人才。                                                                                                                                                      
                                                                                                                                                                                                                                                                                                                                                                                                                                                                                                   
                                                                                                                                                                            

7. 典型的官办书院,应天书院的文化气场是怎样的?

应天书院,如今应当已经不具有教育信息化作用了。题主问,如何打造它将来,我认为应当充分运用它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为大家的憧憬的地方。现在的书院许多,因此大家就需要做得有特点,楼上有人说,借助宋来为突破口,那么我再直接点。以唐诗宋词为主题风格,进行系列活动,正确引导大家加大宣传力度。但不推荐用宋来打造出应天书院,由于应天书院的历史底蕴很丰富,单一一个宋,会很大的限定应天书院的传统文化。

多方位打造出,依然关键显出它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改进内部环境,为来临的游人,打造深厚的诗香气氛。再者,以应天书院,为文化标志,创立各种文学类研究会,在书院内部结构,扩张专题讲座,专业知识文化交往。最终,贯彻落实并紧紧围绕应天书院的历史底蕴来打造出归属于应天书院已有文化艺术。我去过下不来二十座书院,可以这么说并没有一家做的好的。如最有名的岳麓书院,那本是个开湖南省、开湖湘流派的母地,并且,她的高潮处取决于张栻和王夫之的会讲,好几千席卷而来的莘莘学子所骑的马把水面都喝做了。

这是这个书院入题的地区,因为这是个最令人兴奋的地区,但是,在岳麓书院里,这一高潮的故事情节的2个主人公,却在书院的最靠后很不显眼的地区,给了一个小屋子,塑着2个老头儿。要知道,那时候的张栻37岁,王夫之39岁,2个心怀天下的年青人,就那么被费没了。因此,我说这个的意思是,要真实做岳麓书院,就需要把这两个年轻人再次处心积虑地请出去,修复它的朝气蓬勃,修复它的主人家影响力,以她们为主人公开展全书院的重设——是所有的系统软件的全新升级重设,随后连到最开始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及其“惟楚有才”,由此再次塑造湖北人,楚人的万里长空壮志。

事例举完了,然后说应天书院,应天书院的中枢神经在“宋”,就是那个身处成千上万我们中国人心中里,在西方里,最清雅、淡泊,雨过天青一般清澈的古代人气场,各种造型艺术均达最高点,富有个性化从而是很身心健康的最大数量的我国群集性的知识分子的幸福乐园。这话早已全方位扣题了,你需要做的便是宋的清雅,宋的文化艺术,宋的造型艺术,宋的文人墨客,这种群集性的文化艺术,参考海峡两岸北京故宫的文化创意技巧,一定可以先在中国的书院中冲出来。

典型的官办书院,应天书院的文化气场是怎样的?

8.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起源之早,规模之大,持续之久,人才之多,居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所以,《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1998年国家邮电部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应天府书院即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应天书院改为府学,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国子监,为北宋最高学府。北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被尊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都得到朝廷赐书、赐匾额、赐学田和奖励办学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佛教出于僻世遁俗、潜心修行的宗旨,多选择环境僻静优美的山林建立寺庙,五代及宋初的书院也大多建于山林名胜之中。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书院的讲会制度就是借鉴了佛教僧讲和俗讲的讲经方式,书院教学的讲义和语录等形式,也是来源于佛教禅林制度。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众都可以拥有的,才有可能使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 后晋始创唐哀宗天佑四年(907)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应天府书院由此而生。书院历史最早追溯到五代的后晋,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聚众讲学,后来他的学生戚同文继续办学,应天府书院的前身就是当时归德军的南都学舍赵直为其筑室聚徒。北宋立国初期,急需人才,实行开科取士,睢阳学舍的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登第者达五六十人之多。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求学者络绎不绝,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睢阳学舍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后,学校一度关闭。北宋盛世宋真宗时,追念宋太祖应天顺时,开创宋朝,1005年将其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改名应天府。1008年,当地人曹诚“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杨悫)之庐”,在其旧址建筑院舍150间,藏书1500卷,并愿以学舍入官,并请令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主院,以曹诚为助教,经由应天府知府上报朝廷,受到宋真宗赞赏,翌年将该书院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学化书院书院得到官方承认,成为宋代较早的一所官学化书院。时人称:“州郡置学始于此”,天下学校“视此而兴”。1043年,宋仁宗下旨将应天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经应天知府、文学家晏殊等人加以扩展。范仲淹曾受教于此,及后曾在书院任教,盛极一时,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合称中国四大书院。应天府的办学模式,令当地书院风气大盛。李觏先在南城创办了盱江书院,求学人数曾达1000多人;杜子野在宜黄兴办鹿冈书院,曾巩在临川办起了兴鲁书院,并亲自制订校规并任教,还聘请欧阳修、王安石等名人教授生徒。几番废立明朝嘉靖十年(1531),御史蔡瑷在商丘城西北隅以社学改建,而沿用旧名,重建书院,但万历七年(1579),宰相张居正下令拆毁天下书院,应天书院遂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归德知府重建“范文正公讲院”又名“文正书院”于归德府东,以纪念范仲淹掌教应天府学,讲学育士。他效法范仲淹的精神,亲自执书讲学,一时培育了许多人才。顺治十五年(1658),符应琦重修讲堂,集诸士而课之。清乾隆十三年(1748) 知府陈锡格又重修应天府书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国废科举,兴学校,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因此,书院改为“归德府中学堂”(简称归德中学)。再焕生机2003年河南省政府批准应天书院在宋代原址附近进行修复,并被列为河南省和商丘市的重点旅游工程项目,景区规划占地121.6亩,总建筑面积4116.8平方米,道路占地2523.4平方米。工程委托河南大学古建筑研究院设计,整个书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牌楼、大门及东西侧门,前讲堂及东西侧门、明伦堂及东西配房、藏书楼及东西侧门,馔堂、教官宅、崇圣殿、东西偏房、魁星楼及东西廊房。2004年2月应天书院修复工程开始一期工程建设。2005年底主体工程崇圣殿竣工,2006年应天书院的大门、围墙、道路等工程完成。2007年10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2009年8月应天书院二期工程开建,主要是讲堂等复原工程。应天书院修建全部完成后,将展现北宋时期的文化、教育、科学、知识等内容,增加游客对北宋历史文化的全面了解,丰富商丘古城旅游区古文化建筑观光游和学术学习游的内涵,增强古城旅游区对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专家和文化学者的吸引力,提升商丘古城旅游区的品位和影响力。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宋真宗正式赐书并亲自题写应天府书院,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因为商丘在唐供称为宋州睢阳郡,北宋景德三年(1006)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又升格为南京,为当时四京之一。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自古以来,一直为江淮屏障,一方都会。古代书院多设于山林,唯应天书院立于繁华闹市,历来人才辈出,千年来,培养俊杰数不胜数。应天书院位于商丘古城之南,其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其学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发展,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文人、士子不远千里而至宋州(今商丘)求学者络绎不绝,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其中就有那位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应天书院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宋真宗时,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于1006年改为应天府,1014年又升为南京,处陪都地位。l009年,宋真宗正式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时人称“州郡治学始于此”,天下书院“视此而兴”,应天书院开创了古代兴学的先例,成为古代书院典范,后世称为“庆历兴学”。宋仁宗时,庆历三年(即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与东京国子监同为宋朝最高学府。后该书院在曹诚等人尤其是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的支持下,得以大的扩展。宋仁宗初年,著名文学家晏殊出任应天知府,聘请著名学者王洙为书院“说书”,王洙博学多才,应天府书院在他主持下“其名声著天下”。仁宗景祐二年(1035),应天府书院改为府学,成为皇家认可的公办书院,晏殊又聘请因守孝服丧而退居南京(今商丘)的范仲淹执教,范仲淹年轻时在应天书院求学,后又在应天书院任教,可以说应天书院成就了范仲淹,也因范仲淹而名声更甚。任教期间,范仲淹撰写《南京书院提名记》。当时的应天府书院,是中州的第一大学府,显赫几世。据《宋史》记载:“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晏殊)始。”从大中祥符以后的二十余年间,应天府书院的学生“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现存有大成殿、明伦堂、月芽池等建筑。原大成殿内立有孔子和其弟子的牌位,明伦堂为学堂。这两座建筑均为歇山式建筑。大成殿为祭孔之地,明伦堂为应试地。 应天书院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被尊为四大书院之首。宋仁宗庆历年三年(1043),担任宋廷参知政事的范仲淹提出“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改革主张,取胡瑗苏湖教法改革当时教育系统,当时应天府已升格为南京国子监,先行实施改革,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范仲淹执教应天府书院时,经常教导学生要“从德”,而不能仅以科举仕进作为求学的最终目的。在他提出的“为学之序”中,学、问、思、辨四者也是最后落实到“行”上。后人立有《宋范文正公讲院碑记》,建藏书楼,回顾范仲淹的讲学生涯。在范仲淹主讲该书院的过程中,率先明确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匡扶“道统”的书院(学校)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了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之士大夫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由此推动了宋初学术、书院(学校)学风朝经世致用方面的转变;后来又通过“庆历兴学”的若干措施,肯定、鼓励了这些成就,进一步推动了北宋书院的发展,明确了学术、大师在书院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