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剿灭太平天国而成立的江南、江北大营命运如何?

2024-05-10

1. 为剿灭太平天国而成立的江南、江北大营命运如何?

文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崛起之后,很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攻城略地发展壮大,1853年春定都南京改称天京后,清廷日益感受到新生革命力量的严重威胁,于是在太平天国占领中心之外设立了两个钳制和打击太平军的据点,是为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以下我们分别来讲一讲江南、江南大营的建立、发展及结局。
(金田起义遗址)
咸丰三年(1853年)3月钦差大臣向荣尾追太平军到天京城外,驻扎孝陵卫,建立了所谓江南大营。江南大营在城墙脚下修筑了130多个独立营垒,驻守重兵,装备枪炮火药,并挖了100多里长的深壕,将天京围困得水泄不通。此营与驻扬州城外的江北大营相呼应,围攻天京,阻止太平军东下苏杭。
双方拉锯数年,咸丰六年(1856年)6月,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翼王石达开率太平军四十万以上,继破武昌、南京清军后,再次以压倒性的兵力“反围攻”驻扎在天京城外明孝陵由向荣领导的十万绿营军。清军一战失利,十万人几乎溃散殆尽。目前学界研究倾向于认为清军败因是向荣与江南提督和春意见相左、将帅失和、和春因此心有怨言而不愿力战。8月向荣因年老多病,又遭此惨败,不久死去。向荣死后,清廷任命和春为钦差大臣,接办江南军务。
1858年初,清军在天京城外重建规模更大的江南大营。1860年5月大营又被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等部攻破,提督张国樑逃至丹阳,落水溺死。和春在浒墅关(在今江苏苏州)自杀。自此大营溃灭,清廷撤销江南大营,太平军乘势攻陷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松江等地。
与江南大营遥相呼应的江北大营建立于咸丰三年(1853年)4月,钦差大臣琦善、刑部侍郎帮办军务雷以诫等追赶太平军至扬州三汊河附近建立江北大营。最初兵力一万余人,后渐有扩充。
1856年江北大营被太平军秦日纲部击破,钦差大臣托明阿战败革职,清政府随即任命德兴阿为钦差大臣,重新拼凑江北大营。
1858年8月11日,陈玉成、李世贤等部围魏救赵攻略庐州后,兵锋直指江北大营。太平军军事统帅认为清军兵力部署分散,正好给了太平军以各个击破的极好机会。太平军奋起迎战,大败清军,一战歼敌三千人。27日,太平军乘胜发起猛攻,击败由江南大营来援的总兵冯子材部五千人,并将浦口一带清军营垒全部烧毁。清军阵脚大乱,溃散而逃。至此,江北大营再次被摧毁,清军前后损兵万余人。江北大营惨败后,清廷将德兴阿革职,并决定撤去江北大营建制,江北军务由江南大营统帅和春统一节制。
(太平天国极盛时期)
江南、江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后,清廷正规军已经溃烂到底不可再用,这为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官僚及其掌握的军事力量的崛起做足了铺垫。
参考文献:
盛巽昌,李子迟著:《太平天国十四年》,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熊月之等编著:《大辞海中国近现代史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
邓金林编著《中国战争简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
个人简介: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长,季我努学社自媒体主编,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采访与资料整理工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为剿灭太平天国而成立的江南、江北大营命运如何?

2. 1860年,太平军主力围攻江南大营,曾国藩为何不出兵救援呢?

1860年2月,李秀成离开浦口,前往芜湖与堂弟李世贤商议对策,将“围魏救赵”之计付诸行动。会议结束,李秀成率兵奔袭杭州,李世贤率军奔袭湖州,调动江南大营兵力。接着,李秀成、李世贤快速回师,在建平与陈玉成、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等将领会谈,分兵攻打天京。
建平会议后,太平军分五路攻打江南大营。此时,钦差大臣和春无兵可调,张玉良、郑魁士等悍将救援不及,张国梁独木难支,压根无法抵挡太平军攻势,江南大营被彻底摧毁。太平军乘势追击,和春自缢而死,张国梁落水身亡,南方八旗、绿营崩溃。此次获胜,天京之围解除,太平天国暂时结束两线作战局面。

从2月执行“围魏救赵”之计到5月江南大营被摧毁,前后3个月,太平军打得非常顺利。此战,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黄文金、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等悍将全部出动,太平军主力云集天京,围攻江南大营,这是获胜之主要原因。
太平军主力围攻江南大营,曾国藩为何不出兵增援呢?都是清朝武装力量,为何非要见死不救呢?李秀成《自述书》中提到:“围魏救赵”计划酝酿时,陈玉成、杨辅清、黄文金等都被湘军牵制,很难回到天京参与战斗;解除京围,只能靠自己。
建平会议时,陈玉成、杨辅清、黄文金从防区前来参加讨论。此时,太平军后方兵力空虚,曾国藩有条件,有机会出兵帮助江南大营,却没实行动。究其原因两点:不能,也不想。

1853年3月,太平军杀入南京,与清朝对峙。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只用2年2月,速度非常快,也足以说明清朝八旗、绿营正规军腐朽没落,不堪重用。如此,咸丰皇帝只好放权地方,鼓励在籍官僚、地主、士绅等兴办团练武装,协助朝廷镇压太平天国。
湘军,以曾国藩、胡林翼为首的湖南官僚兴办的一支团练武装,不属于八旗、绿营系统,属于私人武装。这一点,湘军就无法和江南大营比,大营主力是八旗、绿营,属于国家正规军。那么,清朝究竟依靠谁呢?显然不是湘军。
咸丰帝眼中的湘军,只能是炮灰,而非主力;夺取金陵之首功,要让给江南大营武装力量。原因很简单,湘军属于私人武装,也就是“军阀”,不受朝廷直接控制;江南大营是正规军,朝廷可以直接掌握。

私人武装性质,湘军只能充当炮灰,在两湖与太平军精锐厮杀;八旗、绿营正规军,自然是咸丰帝的希望,夺取金陵之首功,非江南大营莫属。所以,江南大营有种优越感,他们是皇帝的“宠儿”,自认为是中兴清朝之主力,而湘军只能打替补。
天京战区,属于江南大营,湘军不能染指,和春、张国梁等不会答应,曾国藩没胆量来。

江南大营被彻底摧毁前,曾国藩只有空头侍郎衔,没有掌握实权,不能染指地方事务,属于“三无人员”:无名、无官、无钱。
曾国藩率湘军来帮助,和春、张国梁不会感谢,对此种抢夺“功劳”之事,江南大营会全力反击,清军内讧不可避免。

3. 1860年,太平军主力围攻江南大营,曾国藩为何不出兵救援呢?

1860年2月,李秀成离开浦口,前往芜湖与堂弟李世贤商议对策,将“围魏救赵”之计付诸行动。会议结束,李秀成率兵奔袭杭州,李世贤率军奔袭湖州,调动江南大营兵力。
接着,李秀成、李世贤快速回师,在建平与陈玉成、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等将领会谈,分兵攻打天京。

建平会议后,太平军分五路攻打江南大营。此时,钦差大臣和春无兵可调,张玉良、郑魁士等悍将救援不及,张国梁独木难支,压根无法抵挡太平军攻势,江南大营被彻底摧毁。
太平军乘势追击,和春自缢而死,张国梁落水身亡,南方八旗、绿营崩溃。此次获胜,天京之围解除,太平天国暂时结束两线作战局面。

从2月执行“围魏救赵”之计到5月江南大营被摧毁,前后3个月,太平军打得非常顺利。
此战,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黄文金、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等悍将全部出动,太平军主力云集天京,围攻江南大营,这是获胜之主要原因。
太平军主力围攻江南大营,曾国藩为何不出兵增援呢?都是清朝武装力量,为何非要见死不救呢?李秀成《自述书》中提到:“围魏救赵”计划酝酿时,陈玉成、杨辅清、黄文金等都被湘军牵制,很难回到天京参与战斗;解除京围,只能靠自己。
建平会议时,陈玉成、杨辅清、黄文金从防区前来参加讨论。此时,太平军后方兵力空虚,曾国藩有条件,有机会出兵帮助江南大营,却没实行动。究其原因两点:不能,也不想。

江南大营自成一系,不会让湘军染指天京战区
1853年3月,太平军杀入南京,与清朝对峙。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只用2年2月,速度非常快,也足以说明清朝八旗、绿营正规军腐朽没落,不堪重用。
如此,咸丰皇帝只好放权地方,鼓励在籍官僚、地主、士绅等兴办团练武装,协助朝廷镇压太平天国。

1860年,太平军主力围攻江南大营,曾国藩为何不出兵救援呢?

4. 为剿灭太平天国而成立的江南、江北大营命运如何?

清廷为阻止太平天国扩张过快在天京附近设置的江南、江北两个大营最后因为太平军的摧毁被撤销了建制。 


咸丰三年,钦差大臣向荣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与在扬州建立的江北大营相互呼应牵制太平军。但因为太平军一路攻破清廷的防御士气高涨清军屡战屡败,在1860年江南大营被攻破后清廷从此撤销了江南大营的建制。
1858年因为清廷的兵力分布太过分散让太平军有机可乘,陈玉成等人趁机将重建的江南大营来的支援人数全部歼灭又将江北大营再次攻下。清军溃不成军、四散而逃,自此之后江北大营的建制也就被撤销了。
正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势头比较猛烈,清廷为了阻止太平军的攻势设置江南、江北两个大营,但最后却因为抵挡不住太平军的猛烈进攻,屡战屡败所以最终都被撤销,这也为之后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军事力量的增强作了准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