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

2024-05-12

1.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
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国大陆地势形成三个阶梯。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南水北调工程

2.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 [2]  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3]  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截至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3.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国家级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

4. 南水北调是什么工程

据百科: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5.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汉江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应合理控制,保证在不影响南方生态的情况下滋补北方。中线导致汉江流域出现旱情、洞庭湖等诸湖泊骤减;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东线水面连年降低。

2014年1月15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明确2014年建设目标:中线如期通水、东线运行平稳。

南水北调工程

6. 什么是南水北调工程?

你知道南水北调是怎样的吗

7. 南水北调工程有什么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意义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经济,生态。以下是各自内容介绍:
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南水北调工程有什么意义?

8.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1.1.1 工程总概况
中国地域辽阔,但水资源贫乏且分布极不均衡。大陆季风性气候使得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呈现极不均匀的状况,年际分布上连年干旱或连年洪涝也时有发生;而受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加之水汽输送主要靠位于大陆东南部的太平洋向西部内陆输送水汽,使得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多北少。相对的,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分布却是南少北多。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加剧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缺水程度。
华北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但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尤其是海河流域,其缺水状况最为严重,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该地区面临着水源枯竭、水质恶化,大部分河道已成为季节性或常年无水的河道,地下水严重超采,城乡供水全面紧张的状况。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北方地区面临的水危机日益严峻。改善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状况,加大水资源供应量,已迫在眉睫。而改变地域上、时间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状况,只有兴修水利工程来进行调节。因此,把水资源丰富的南方水调到北方来,即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50多年来,水利工作者围绕南水北调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多个方案的比较,最后形成了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和西线3个主要的调水线路。
南水北调工程,纵贯中华大地,跨越四大江河,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这项巨大工程的实施,对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优化配置水资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从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向北方调水,是一项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影响面广和投资巨大的工程。经过详细勘察、勘探和多方科学论证,做出了从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地方分别向北方调水的实施方案,即按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布局,规划分别从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引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受水区用水量等条件限制,每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108m3,总投资规模约为5000亿元,并分期实施。分期实施后可基本缓解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并逐步遏制该地区因严重缺水而引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来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的矛盾,对于改变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提高沿线地区的供水能力,以及保障地区经济、社会、人口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效益。下面分别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西线工程及中线工程。
1.1.2 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主要供水目标是解决调水线路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城市及工业用水,改善淮北地区的农业供水条件,并在北方需要时,提供生态和农业用水。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是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分为黄河以南、胶东地区和黄河以北3片。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25座城市,包括天津、济南、青岛为主的特大型城市和沧州、衡水、聊城、德州、滨州、烟台、威海、淄博、潍坊、东营、枣庄、济宁、徐州、菏泽、泰安、扬州、淮安、宿迁、连云港、蚌埠、淮北、宿州等大中型城市。
东线工程供水区地处黄、淮、海诸河下游,跨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多年平均降雨量从南向北为1000~500mm,由南向北逐步递减。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年内、年际不均,丰枯悬殊,连续丰水年与枯水年交替出现。东线供水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交通便利,地势较平坦,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生产基地和粮食等农产品主要产区。据1998年统计,区内人口1.18亿,城镇化率23.6%,耕地880×104 hm2,工、农业总产值1.75万亿元,粮食产量为15576×104t。区内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东线供水区面临着地表水过度开发、地下水严重超采、水体污染、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在积极采取节水措施和相继建设引滦入津及引黄、引江等供水工程情况下,对局部地区水资源不足虽起到缓解作用,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缺水的局面。因此,在进一步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东线工程已十分必要和紧迫。
根据供水目标和预测的当地来水、需调水量,考虑各省(市)意见和东线治污进展,规划东线工程先通后畅、逐步扩大规模,分3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主要向江苏和山东两省供水。抽江规模500m3/s,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108m3,其中新增抽江水量39×108m3;过黄河50 m3/s,向胶东地区供水50 m3/s。第二期工程:供水范围扩大至河北、天津。工程规模扩大到抽江600 m3/s,过黄河100 m3/s,到天津50 m3/s,向胶东地区供水50 m3/s。第三期工程:增加北调水量,以满足供水范围内2030年水平国民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工程规模扩大到抽江800 m3/s,过黄河200 m3/s,到天津100 m3/s,向胶东地区供水90 m3/s。按照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开工建设,并计划将于2007年通水,主要向江苏北部和山东两省供水。2013年12月11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难点是:沿线水质的污染较重;难以解决北京缺水;黄河以南需用泵站扬水,运行费用较高;因与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共用输水河道、泵站和湖泊,遇淮河流域干旱或江苏省用水高峰期,向北供水的水量和过程难以保证;运行管理复杂。
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划分为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保证规划区和河南安徽水质改善规划区。主要治污措施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截污导流、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整治工程5类项目。根据水质和水污染治理的现状,黄河以南以治为主,重点解决工业结构性污染和生活废水的处理,结合主体工程和现有河道的水利工程,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截污导流和污水资源化,有效削减入河排污量,控制石油类和农业面源污染;黄河以北以截污导流为主,实施清污分流,形成清水廊道,结合治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现污水资源化。为体现先治污后通水的原则,按照工程实施进度要求,将污染治理划分为2007年和2010年两个时间段。2007年前以山东、江苏治污项目及截污导流项目为主,同时实施河北省工业治理项目;2008~2010年以河北、天津污水处理厂项目及截污导流项目为主,同时实施河南省、安徽省治污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后,预测输水水质可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水标准。治污工程总投资240亿元,由东线工程分摊截污导流工程投资24.90亿元,其中第一期工程17.25亿元,第二期工程7.65亿元。
东线工程的环境影响是利大于弊,不利影响也可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工程实施后,有利于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补充沿线地下水,对地面沉降等起到缓解作用;有利于城镇饮水安全,改善高氟区居民饮水质量;有利于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对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进行了多年监测试验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东线工程调水量占长江径流量的比重很小,调水对引水口以下长江水位、河道淤积和河口拦门沙的位置等影响甚微。第一期工程仅比现状增加引江100m3/s,不会因此加重长江口盐水上侵的危害,遇长江枯水年的枯水季节,可采取避让措施,不加重长江口的盐水上侵。②黄淮海平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经验。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能够预防和控制。③根据实验和调水实践,调水不会把南方的血吸虫扩散到北方。④调水对输水沿线湖泊的水生生物是有利的,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水生生物不会有明显影响。
东线工程由输水河道、泵站、蓄水湖泊、穿黄工程以及治污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供电、调度运行管理设施等一系列单项工程组成,在单项工程基础上,组成不同规模的调水方案。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二、三期主体工程共计投资420亿元。
1.1.3 西线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西线调水,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坝址海拔高程2900~4000m,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
严重缺水造成黄河下游频繁断流,供需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使黄河主河槽淤积增加,平滩过流能力减少,防洪负担加重。缺水将成为黄河流域和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缺水的根本途径。南水北调西线、东线、中线调水工程,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调配的水资源网络,共同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专家预计,西线调水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西北的沙漠,减少沙尘和沙尘暴的发生,使西北土壤以干旱变湿润,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大柳树水利枢纽等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供水对象主要是生态环境用水,包括支流和水土保持用水减少入黄水量而向黄河干流补充的水量、城镇生活和工业,兼顾农业灌溉。
规划西线工程分3期实施。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一期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上游6条支流调水40×108m3(从大渡河4条支流阿柯河、玛珂河、杜珂河、色曲河共调水25×108m3,从雅砻江2条支流泥曲河和达曲河共调水15×108m3);二期工程从雅砻江干流调水50×108m3;三期工程从通天河调水80×108m3。按照西线一期工程原计划,项目规划通过时间为2001年7月;项目建议书为2001年7月~2004年;可行性研究为2005~2006年;初步设计为2007~2009年;招标文件编制为2010年。目前,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国家对西线工程做出了调整和延迟。
1.1.4 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由于引水口的位置在东线、西线的中部而得名。本书仅涉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