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2024-05-20

1.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近日发布的《2017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显示:

“十二五”以来,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迅速,其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到2020年有望达到8万亿至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超过4%。
《报告》认为,目前中国在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甚至具备一定优势。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与应用、转基因植物研究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也日臻完善,废水处理新型反应器和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或已申报专利,或进入临床阶段,或正处于规模生产前期阶段,若干生物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初步形成。
其中,中国的基因检测服务能力在全球已处于领先地位,出口药品已从原料药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制剂拓展,高端医疗器械核心技术的突破大幅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发酵产业产品总量居世界第一;生物能源年替代化石能源量超过3300万吨标准煤,处于世界前列。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哪些机遇

生物医药未来扶持的重点领域
1.“十二五”仍将围绕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领域
《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提出根据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需要,重点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和新型医疗器械.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328亿元,2010年安排300亿元左右,重点推进包括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在内的11个科技重大专项措施.我们估计“十二五”规划仍将主要围绕公共卫生、重大疾病等领域展开,重点支持疾病预防、疾病诊断、新药研制、基因治疗、试管移植等技术.

3. 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发展如何?

  中国生物医药的原创性研究及资本市场远远落后于海外,这导致《&走·在生*物·医*学·美*容·的·最·前·沿--&斯·诺·美&》A31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陷入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恶性竞争的局面。

  对于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专家指出,鼓励自主创新,着重实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业化,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速发展我国具有技术基础和优势的产业领域,形成产业突破。

  此外,建立良好的高科技投资市场、生物风险投资基金及独立的评估机构是生物医药产业最重要的资本基础。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流向,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以发展原创科技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更需要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及政府的支持,这是目前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最紧迫的问题。

  中国的生物医药投资应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结构,资金的流向以企业为目标,吸引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管理者聚集大量不同专长的科学家,在某个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向横向扩散发展。产业化成果是很多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公司的领导者是需要具有知识资本的管理型人才。国家已经明确地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科技的发展思路,使资本朝正确的方向流动,但是需要时间进行转变。而民间资本还停留在原先的概念上,仍旧以大学的科学家为中心,试图以他们为招牌吸引更多的资金。

  虽然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实现盈利,但资本仍在不断涌入寻找机会。对于许多风险投资基金来说,生物医药已经成为热门的投资领域,只有那些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才会被关注。

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发展如何?

4. 生物医药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趋势一:从总体的发展趋势来讲,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生物医药产值占医药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根据艾媒咨询权威发布的《2019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及舆论焦点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约1.5万亿元。

趋势二:而且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将成集聚化发展,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所调研的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为1.2万亿元和0.2万亿元,占各园区产业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2.5%和9.6%

 趋势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跑中国生物医药产业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和济南高新区位列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榜单前五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跑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5. 生物医药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年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各地兴起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热潮,发展十分迅猛。截至2013年底,以生物医药为主的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达179家,占比接近三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规划,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专门设立的专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高新园区,多由政府主导或企业自发集聚形成;另一类是包含在综合性高新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园中园”形式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具有市场化程度高、运营机制灵活的特点。
显而易见,随着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也正迈入高速发展阶段。而且各地园区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进行特色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对产业园总体发展有很大好处。
可以说,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不过,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要更进一步,还需建立相应的市场服务、技术服务、政策支持等配套体系。

生物医药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6. 生物产业的中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

生物医药产业:保障中国未来的人民健康、经济增长、国家安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如何真正健康发展、掌握核心技术和商业财富?  从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石产业做起:  向:研究、生产、应用的工具和材料产业投资——对产业的基础架构下注,取得近期和中期回报(企业、政府 )。  向:高质量的医学、生物、工程、信息、数学、物理、化学等教育领域投资——对人下注是根本,取得中期和远期的回报(政府、社会爱心人士)为什么要从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石产业做起:首先,中国很快将拥有10亿城市人口——教育和医疗始终是老百姓所需求的绝对基础。  第二,医疗是一个上层建筑,是一个高端领域,是生物技术的一个主要领域。医学人才短缺、质量不高。在药品和医疗器械方面,研究、开发、生产的工具和材料都大量依赖进口,财富大量流向海外。  第三,医学领域,依赖于基础科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这些是医疗的基石,国内往往难以建立起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国内医学服务,药品质量,医疗器械质量落后于发达国家——结果就是:健康人变成慢性病人,慢性病人变成重病,导致大量医药资源浪费和恶性循环,政府财政吃紧,医患矛盾增加。  第五,随着政府在各个开发区,高新区建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及各种资本投资于不同类型的医院、诊所,必然会对医学研究、生产、应用的工具和材料产生巨大的需求。世界医药(生物)领域的巨头集体在长江三角洲建立仓库、和市场部,吞噬中国本土资源。外资企业吸取了一大批国内的博士从事技术宣讲,一批研究生从事销售工作,但并没有,也难以把真正的技术传授给这些博士和研究生,不仅资源浪费,也会打击中国本土企业的信心,以及投资人的信心。  第六,投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人多半都会头大:风险巨大,回报时间长。现在仍然活跃在医药产业领域的很多企业购买国外的进口产品或原料进行贴牌,打价格战,增加国内的销售量,争取上市,或者依赖政府的赞助。国内一大批博士,硕士成了公司的门面,才华又无法施展,进一步导致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7.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概况
 
本文提要:本文浅显地介绍了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概况和前景。具体包括:人们利用哪些基因改造植物?用什么装载这些基因?用植物的哪一部分接受这些基因?用什么方法使这些基因进入植物细胞?所产生的新植物对人是否安全?  
  生物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技术,也称为生物工程,具体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其中的基因工程,又称为转基因技术,它将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片段取出来,再放到另一种生物中去,使后一种生物具备新的性状。前一种生物改造后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称为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一般需要装到合适的载体上,才能进入后一种生物。前一种生物称为供体,后一种生物称为受体。目的基因进入受体而使受体产生新性状的过程通常称为转化。  
  用于创造植物新类型的转基因技术,称为植物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植物新类型称为转基因植物。以下简要介绍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当前概况和前景。  
一、目的基因  
  植物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目的基因,分别从微生物、植物、动物甚至人类分离出来,目前国内外已经复制和鉴定的有100种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有种子贮藏蛋白基因、抗除草剂基因、抗病毒基因和抗虫基因等。  
  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中,研究得较深入的有玉米、小麦的醇溶蛋白基因、水稻的谷蛋白基因、马铃薯的块茎蛋白基因等。导入这些基因可望提高某些植物的种子蛋白质含量,或改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抗除草剂基因至少有三类。第一类能改变植物酶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例如avoA的突变基因,它合成的EPSP酶的脯氨酸被丝氨酸所取代,酶的活力不受影响,但是对非选择性除草剂草甘膦的结合力只有原来的25%,从而使植物对除草剂表现不敏感。第二类能解除除草剂对植物酶的抑制。例如Bar基因,能合成乙酰转移酶,解除选择性除草剂PPT对植物谷氨酰胺酶的抑制,避免植物细胞因为氨的积累而死亡。目前已将这个基因导入小麦、烟草、马铃薯、甜菜等作物,其中转基因马铃薯已进行大田试验并取得良好效果。第三类能补偿被除草剂破坏的植物酶。例如经过修饰的EPSP酶基因,所表达的酶大幅度增加,以致草甘膦的浓度不足以破坏植物体内所有的EPSP酶,植物因此免于死亡。目前已将这种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烟草和矮牵牛,并产生了抗性。  
  抗病毒基因主要有这样几类。目前主要利用病毒蛋白外壳基因,导入这类基因获得了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烟草和番茄,抗马铃薯X或Y病毒的马铃薯,抗苜蓿花叶病毒的苜蓿,抗大豆花叶病毒的大豆,抗番木瓜环斑病毒的番木瓜等,其中不少已进入大田试验。其次,还可利用反义RNA,也就是将病毒基因反向接在强启动子后面,所产生的大量反义RNA能封闭复制酶的结合位点,阻止病毒繁殖。但是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为目前表达的反义RNA量还未达到所需要的水平。再其次,是期望利用抗体基因的产物,使病毒的复制酶失效,但是这类工作还处于试验阶段。  
  抗虫基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毒蛋白基因,例如苏云金杆菌的Bt基因,它所表达的晶体蛋白对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有毒杀作用。毒蛋白在昆虫消化道内经过蛋白酶激活后造成消化道损伤而导致昆虫死亡,对其他生物则没有任何危害。目前已将Bt基因导入烟草、番茄、马铃薯、棉花、玉米、大豆等,并取得明显效果。今后还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毒蛋白表达量,研究在毒杀害虫的同时如何保护益虫等。另一类抗虫基因是蛋白酶抑制基因,它的产物能干扰害虫体内蛋白酶的活性,阻碍对食物的消化而使害虫致死,杀虫作用广泛。这例如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已导入烟草等作物,并产生抗虫效果。  
  植物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目的基因,此外还有固氮基因,有抗菌作用的几丁质酶基因和毒肽基因,与抗盐碱关系密切的脯氨酸基因,与雄性不育有关的核酸酶基因,与果实成熟有关的ACC合成酶基因,甚至人类的干扰素基因,生长激素基因等等。虽然目前它们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二、载体 
  用于装载目的基因的载体,应用最多的是细菌中发现的质粒。它是一种小型环状DNA,被某种酶切开后能够装载具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植物转基因技术中应用最多的质粒是Ti质粒,它原本具有致瘤作用,但目前已经将它改造。过去认为这种质粒只能进入双子叶植物细胞;现在发现,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它也能进入单子叶植物。  
  为了便于在受体中检测到载体的存在,通常需要选用具有特殊遗传标记的质粒。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常用的遗传标记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例如Cat基因可使植物细胞表现抗氯霉素。另一种是GUS基因,它可使植物细胞在X-gluc底物溶液中显示蓝色。还有一种是荧光素酶基因,可使植物细胞发出蓝绿色荧光。  
  植物转基因技术还有一些可望利用的潜在质粒。例如Ri质粒,可以诱导植物细胞产生根,这个根的细胞能分化形成植株。又例如酵母人工染色体,能装载巨大的DNA片段,已用于动物基因工程,可望不久的将来用于植物基因工程。  
三、受体  
  植物转基因技术往往需要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的离体单细胞,然后使单细胞分化发育成为转基因植株。为什么呢?这首先是因为高等植物与单细胞的微生物不同,前者是多细胞有机体,弄不好往往只有部分细胞接受目的基因,形成"嵌合体"。其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前者具有很强的全能性,在离体条件下容易分化发育成完整的植株。正因为这样,所以植物转基因技术一般有必要也有可能和组织培养相结合。作为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多是原生质体或悬浮培养细胞。目前已经利用这种方法在许多植物中得到了转基因的植株。  
四、转化方法  
  植物转基因技术实现转化的方法很多,但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农杆菌介导法,又称为"共培养法"。这种方法是将农杆菌与植物细胞共同培养,用农杆菌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去转化植物细胞。通常是在含有适量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具有抗生素抗性标记的转化细胞,然后用特定培养基诱导这些细胞形成植株。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已获得转基因株的植物大多数采用这种方法。  
  另一种是基因枪法,又称为"高速微弹法"。这种方法用表面附着DNA分子(含目的基因)的金属微粒,经过加速装置,轰击植物细胞,将DNA直接射入植物带壁的细胞。这种方法不受受体种类限制,快速简便,但是设备昂贵。目前这种方法的转化率已达到8%-10%,还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  
五、转基因植物  
  目前国内外已经得到60种以上转基因植物,其中玉米、大豆、油菜、马铃薯、番茄和棉花等,已经大面积种植。1999年世界各地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达到4000万公顷。但另一方面,国际上爆发了关于转基因植物对人体和环境是否安全的争论。这个争论同欧盟与美国的贸易战有关。目前美国已经设立专门机构,规定详细办法,对每一项转基因的田间试验和成果发放进行逐个的审批。我国农业部也颁发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到1999年底为止批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共有六种,包括两种抗棉铃虫的棉花,一种耐储存的番茄,一种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番茄,一种甜椒,和一种转花色的矮牵牛。可以预期,转基因植物将对世界和我国的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满足世界和我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

8. 中国的现代生物产业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一)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

(二)生物农业领域。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兽用中药、生物兽药、生物渔药、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产业化开发,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开发具有抗病和促进生长功能的微生物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剂,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

(三)生物能源领域。加快培育速生、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推进规模化、基地化种植;积极开展以甜高粱、薯类、小桐子、黄连木、光皮树、文冠果以及植物纤维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生产试点,推动生物柴油、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的发展。

(四)生物制造领域。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
化学品、糖工程产品规模化发展。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生物制造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清洁生产工艺,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

(五)生物环保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杀菌剂及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鼓励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支持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治理、水域生态修复、抗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等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